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妇瘤前沿丨ADCs药物引发的眼部毒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2/24 14:32:38  浏览量:39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尽管属于靶向疗法,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在治疗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或宫颈癌时,仍可能对患者眼部造成显著的脱靶毒性。然而这类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认知,肿瘤科与眼科医生加强跨学科协作非常必要。

妇瘤前沿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尽管属于靶向疗法,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在治疗晚期多发性骨髓瘤或宫颈癌时,仍可能对患者眼部造成显著的脱靶毒性。然而这类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认知,肿瘤科与眼科医生加强跨学科协作非常必要。
 
ADCs通过将靶向癌细胞过表达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化疗毒性载荷结合,旨在最大化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和全身毒性。但第三代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ADC药物——曲妥珠单抗杜卡霉素(T-Duo,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在437名患者参与的TULIP试验中呈现出显著的眼部不良反应。研究显示,与医生选择的疗法相比,T-Duo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但ADC组78%的患者出现至少一种治疗相关眼部毒性事件(对照组为29.2%),且21%的实验组患者出现≥3级眼部毒性(对照组为零)。
 
角膜毒性的主要表现
 
纽约蒙蒂菲奥里医学中心眼科副教授Joann J.Kang指出,ADCs相关眼部毒性“并非新现象”,但某些ADCs眼部毒性(尤其是角膜毒性)的严重程度需警惕。除了T-Duo,某些ADCs已有眼部毒性的黑框(black box)警告,包括:
 
贝兰他单抗(Belantamab mafodotin):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附带角膜病变黑框警告。
 
替索单抗(Tisotumab vedotin):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可能导致角膜上皮及结膜改变。
 
米妥昔单抗(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用于叶酸受体α阳性卵巢癌等,可引发角膜病变、视力模糊及干眼症。
 
2024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披露的研究显示,接受米妥昔单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47%出现中重度角膜毒性。这项研究由斯坦福大学拜尔斯眼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展,对18名接受米妥昔单抗治疗FRa阳性、铂耐药性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的36只眼睛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病因:ADCs的毒性机制与脱靶效应
 
为何靶向药物仍会导致眼部毒性?印第安纳大学肿瘤学教授Kathy D.Miller解释,ADCs的“靶向性”是相对的,其抗原靶点可能不仅存在于肿瘤细胞。此外,连接抗体与化疗载荷的“连接子”不稳定、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渗漏入血循环,或代谢产物的全身暴露均可能导致毒性。
 
眼毒性在临床中被低估
 
眼部毒性在肿瘤科医生中认知不足,部分因临床试验报告关注度低,且这类副作用在临床医生的常用肿瘤药物中并不常见,往往在治疗后期出现(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才出现眼毒性)。埃默里大学乳腺癌医学专家Jane L.Meisel强调,角膜损伤、视力模糊、畏光和干眼等症状“时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不致命但令患者痛苦。
 
眼毒性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使用替索单抗或米妥昔单抗的患者,推荐在治疗前后使用类固醇眼药水;贝兰他单抗治疗中可尝试血管收缩剂眼药水及眼部冷敷(有助于减少眼部血液供应)。
 
剂量调整:2-3级眼毒性需调整剂量,4级事件可能需停药,但停药可能使本已尝试多种疗法的晚期患者陷入困境。
 
眼毒性防治亟需跨学科合作
 
未来需与眼科医生跨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毒性管理方案。肿瘤学家在使用这些ADCs时“不仅需要注意”和发现眼部毒性,还需要考虑:“如果出现眼毒性,我的眼科后援是谁?他们熟悉这种药物吗?部分地区眼科资源紧缺,但肿瘤医生仍需提前规划多学科协作路径。
 
治疗阶段决定毒性考量
 
临床医生使用ADCs时发生严重眼部毒性,是否应停药?Dr.Miller强调,患者最关注药物疗效,而毒性耐受度因治疗阶段而异。对于转移性癌症患者可接受的毒性,若这些药物在辅助/新辅助治疗阶段应用,眼部副作用可能成为重要限制因素。
 
总结
 
ADCs的眼部毒性风险凸显了靶向疗法的复杂性。随着更多ADCs药物上市,加强跨学科协作、优化毒性管理策略,将是平衡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文源:
 
Eye Toxicities Are a Growing Concern With Certain ADCs-Medscape-December 11,2024.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妇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