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新知>正文

郭晔教授:Trop-2 ADC新突破——TROPiCS-03篮子研究揭示SG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2/17 16:10:37  浏览量:105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TROPiCS-03篮子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开放标签、多队列、2期研究,在包括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在内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评估了SG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日前,该研究最新成果在权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首次揭示了SG在HNSCC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表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本文对该研究进行介绍,并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进行点评。

编者按:TROPiCS-03篮子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开放标签、多队列、2期研究,在包括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在内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评估了SG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日前,该研究最新成果在权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首次揭示了SG在HNSCC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表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本文对该研究进行介绍,并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进行点评。
 
△论文首页截图
 
研究要点概述
 
1、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2、Trop-2在HNSCC中高表达,提示靶向Trop-2治疗可能有效。
 
3、戈沙妥珠单抗(SG)是靶向Trop-2的ADC,TROPiCS-03篮子研究包含了HNSCC队列,是首个探索SG单药在接受过铂类化疗和PD-(L)1抑制剂治疗的HNSCC效果的研究。
 
4、入组人群为多线经治且难治(中位3线、最多9线前序治疗;86%的患者对前序末次治疗无反应),经SG治疗后,ORR为16%、中位DoR为4.2个月、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9.0个月。
 
5、SG安全性良好: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腹泻最常见,未见新的安全性信号,停药率低至2%,总体易管理。
 
01
研究简介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可起源于口腔、咽、喉或鼻腔的黏膜上皮,是全球第七大最常见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4年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HNSCC病例约95万例,死亡病例超过48万例[1]。据估计,在新确诊的HNSCC中,约14%已发生转移,临床分期为IV期[2]。对于这部分晚期HNSCC患者而言,在一线治疗中,转移性HNSCC患者通常会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此外,西妥昔单抗与化疗或PD-1抑制剂联合使用也是一种选择。在一线治疗中未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通常会在二线治疗中接受PD-1抑制剂治疗[3]
 
不幸的是,75%~80%的转移性HNSCC患者无法从PD-1抑制剂治疗中获益[4,5]。对于那些接受含PD-1抑制剂治疗方案治疗后发生进展的患者而言,目前尚无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3]。因此,这部分患者亟需有确切疗效的方案改善预后。
 
鉴于人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2)在HNSCC中高表达[6],因此评估Trop-2靶向抗体偶联药物戈沙妥珠单抗(SG)对晚期实体瘤患者治疗效果的TROPiCS-03篮子试验,也纳入了43名曾接受过铂类化疗和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HNSCC患者。
 
近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Loren Michel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权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TROPiCS-03试验的最新成果,揭示了SG对HNSCC患者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2]
 
TROPiCS-03是一项开放标签、多队列、2期篮子试验,在2021年8月12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一共入组了43名组织学确诊为局部复发或转移性HNSCC且在接受铂类化疗和抗PD-(L)1抑制剂治疗(联合或序贯)后疾病进展的成人患者。
 
入组的43名患者的年龄在46~75岁,中位年龄为62岁,77%为男性,74%的患者有吸烟史,79%的患者ECOG PS评分为1,42%的患者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口咽(44%)、喉(26%)和口腔(19%)。入组时,67%的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且大多数患者(86%)对前序末次治疗无反应。
 
患者入组后,以21天为一个周期,第1天和第8天通过静脉注射给予10mg/kg的SG治疗,直至患者疾病进展(PD)、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退出研究或死亡。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标准由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持续缓解时间(DoR)、临床获益率(CB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所有患者接受SG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5个月(0.3-12.3个月),中位治疗周期为4个周期(1-17个周期)。经研究者评估的ORR为16%,均为部分缓解(PR);中位DoR为4.2个月,6个月的DoR率为43%。
 
△疗效数据
 
在入组的43名患者中,有22名(51%)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其中7名(16%)患者缩小超过30%,达到了部分缓解(PR)。在这7名PR的患者中,有一名接受过4线治疗,还有一名接受过8线治疗。在21名病情稳定(SD)的患者中,有3名患者分别接受过5、6和9线治疗。无论是HPV阳性还是阴性患者,均能观察到患者病情缓解。
 
△患者对SG治疗的反应
 
在其他次要终点方面,中位PFS为4.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32%和12%;中位OS为9.0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75%和28%。
 
△研究者评估的PFS数据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都出现了任何级别的不良事件(TEAEs),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各有20名(47%)患者出现。25名患者(58%)出现了3级及以上TEAE,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33%)、贫血(9%)和白细胞减少(9%)。
 
19例(44%)患者出现了治疗相关的≥3级TEAE。13例(30%)患者出现了严重的TEAE,其中5例(12%)被认为与治疗相关。有2名患者出现了导致中止研究治疗的不良事件,其中有1例被评估与治疗相关。有3名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只有1例被评估为与研究治疗有关。
 
△SG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在入组TROPiCS-03研究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中,SG单药治疗的ORR为16%,约半数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9.0个月。此外,SG的毒性也在可控范围内。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TROPiCS-03研究的HNSCC患者入组前接受过多线治疗(中位数为3,最多为9),且86%的患者对前序末次治疗无反应,上述研究数据无疑令人鼓舞。这也表明,SG对晚期HNSCC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有望改善HNSCC患者可选有效治疗方案不足的局面。
 
02
点评精粹:Trop-2 ADC药物SG为HNSCC治疗带来新曙光
 
郭晔教授:

聚焦Trop-2靶点,SG为晚期HNSCC治疗带来新希望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作为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尤其在晚期HNSCC的治疗中,尽管含铂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一线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大量患者在疾病进展后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境。因此,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手段,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Trop-2作为HNSCC中的一种高表达抗原,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戈沙妥珠单抗(SG)作为一种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在TROPiCS-03篮子研究中展现出了对HNSCC患者的治疗潜力。这项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Loren Michel教授领衔的研究,不仅在权威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最新成果,更为全球HNSC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SG在晚期HNSCC中展示治疗实力,显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从研究背景和患者人群来看,TROPiCS-03篮子研究纳入了43名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和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HNSCC患者。这些患者均为多线经治且难治人群,中位数为3线治疗,最多甚至达到9线,且86%的患者对前序末次治疗无反应。这样的患者人群,无疑是治疗难度极大的“硬骨头”。然而,SG在这样的患者群体中仍然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ORR达到16%,均为部分缓解(PR)。虽然ORR比例不高,但考虑到入组患者群体的难治性,这一结果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中位DoR为4.2个月,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更是达到了9.0个月。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SG对晚期HNSCC的治疗潜力,更让患者看到了新治疗希望。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SG的表现同样令人满意。尽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都出现了任何级别的TEAEs,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均在可控范围内。停药率低至2%,总体易管理,这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治疗选择。在晚期HNSCC的治疗中,安全性与疗效同样重要,而SG在这一点上的表现无疑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乳腺癌到HNSCC,ADC泛癌种治疗潜力凸显
 
TROPiCS-03篮子研究的结果不仅为SG在HNSCC中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更为ADC药物在泛癌种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SG作为一种靶向Trop-2的ADC药物,已经在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SG已获得FDA批准,用于①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治疗针对转移性疾病)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该适应症在中国也已经获批);②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转移性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2种其他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IHC 0、IHC 1+或IHC 2+/ISH-)乳腺癌成人患者。此外,SG在多种实体瘤(包括肺癌、子宫内膜癌、尿路上皮癌等)的临床研究在进行中。SG在TROPiCS-03篮子研究HNSCC亚组的优异表现,也意味着未来HNSCC患者也有望从SG治疗中获益,这也进一步夯实了SG作为泛癌种治疗基石药物的潜力。
 
SG在HNSCC治疗中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SG在TROPiCS-03篮子研究中展现出了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但其在HNSCC患者治疗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筛选适合SG治疗的晚期患者群体以实现精准治疗?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此外,随着众多新型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如何将SG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以发挥协同作用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我们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这些问题,并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数据来指导SG在HNSCC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SG作为一种靶向Trop-2的ADC药物,在HNSCC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我们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SG在HNSCC中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为全球HNSCC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参考文献
 
[1].Bray F,Laversanne M,Sung H,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CA Cancer J Clin.2024;74(3):229-263.doi:10.3322/caac.21834
 
[2].Michel L,Jimeno A,Sukari A,et al.Sacituzumab Govitecan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esults From the Phase 2 TROPiCS-03 Basket Study.Clin Cancer Res.2024.doi:10.1158/1078-0432.CCR-24-2523
 
[3].Machiels JP,RenéLeemans C,Golusinski W,et 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larynx,oropharynx and hypopharynx:EHNS-ESMO-ESTR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Ann Oncol.2020;31(11):1462-1475.doi:10.1016/j.annonc.2020.07.011
 
[4].Bauml JM,Cohen RB,Aggarwal C.Immuno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latest developments and clinical potential.Ther Adv Med Oncol.2016;8(3):168-175.doi:10.1177/1758834016631529
 
[5].Shibata H,Saito S,Uppaluri R.Immuno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A Paradigm Shift From Induction Chemotherapy to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Front Oncol.2021;11:727433.doi:10.3389/fonc.2021.727433
 
[6].Hao Y,Zhang D,Guo Y,et al.miR-488-3p sponged by circ-0000495 and 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TROP2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evelopment.J Cancer.2020;11(11):3375-3386.doi:10.7150/jca.40339
 
郭晔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新药一期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鼻咽癌防治分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