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 2023丨何广胜教授团队:海曲泊帕联合环孢菌素A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

作者:  huaidong  yao   日期:2023/12/28 10:44:52  浏览量:635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的治疗方法尚未确定。尽管英国指南建议将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作为TD-NSAA的一线治疗,但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在刚刚举行的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何广胜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评价了海曲泊帕(Hetrombopag)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TD-NSAA的疗效,给临床带来重要参考。本期《肿瘤瞭望》特别整理如下。

编者按: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的治疗方法尚未确定。尽管英国指南建议将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作为TD-NSAA的一线治疗,但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在刚刚举行的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何广胜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评价了海曲泊帕(Hetrombopag)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TD-NSAA的疗效,给临床带来重要参考。本期《肿瘤瞭望》特别整理如下。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接受海曲泊帕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的24例TD-NSAA患者信息,将仅接受CsA单药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主要终点是24周时的总反应率(ORR,定义为≥1个谱系的血液学反应)。次要终点是12周和48周时的总反应率、48周时的完全反应率(CRR)、总体生存期、向重型再障(SAA)的转化以及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研究结果
 
治疗24周时,海曲泊帕联合CsA组的ORR为74%,CsA单药组为16%[优势比(OR):14.7;95%置信区间(CI):4.1~52.4;P<0.001)。海曲泊帕联合CsA组12周和48周的总反应率也显著高于CsA组(43%vs.8%,OR:9.1,95%Cl:2.7~31.1,P<0.001;85%vs.30%,OR:13.0,95%Cl:2.5~66.2,P=0.001)。治疗48周时,两组的完全反应率分别为23%和2%(OR:13.8;95%Cl:1.3~146.8;P=0.029)。
 
图1.不同时间联合组与单药组的血液学反应
 
海曲泊帕联合CsA组达到初始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1.6周,显著短于CsA单药组[风险比(HR):5.0;95%Cl:2.1~12.1;P<0.0001)。海曲泊帕联合CsA组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应答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0.6周、16.4周和23.0周。
 
图2.联合组与单药组随时间变化的累积血液学反应率
 
CsA单药组有34%患者转化为SAA,联合组仅为8%(OR:0.2;95%CI:0.0~0.8;P=0.018)。
 
在海曲泊帕联合CsA组中,7例(29%)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肝或肾损伤,只有1例≥3级;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均获得缓解。
 
研究结论
 
海曲泊帕联合CsA可提高TD-NSAA患者血液学反应的比率、速度和强度,并降低向SAA转化的风险。
 
研究者说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以“种子”、“虫子”、“土壤”这三个机制为主。“种子”就是造血干细胞,种子不好产量就会低,将AA患者的“种子”拿到体外培养,长出的细胞明显比正常的“种子”长出的细胞少;造血的“土壤”主要是骨髓中的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因子,没有肥沃的土壤,再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庄稼;造血系统的“虫子”是指抑制性T淋巴细胞,庄稼有了病虫害也会明显减产。针对“种子”这个环节,既往的治疗手段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由于移植的风险较高、寻找适合的供体难度大,且费用较高,因此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直到目前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的出现,才使得可以在“种子”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AA被分为重型再障(SAA)和非重型再障(NSAA),NSAA又依据是否需输注血液制品分为输血依赖型NSAA(TD-NSAA)和非输血依赖型NSAA。SAA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高,临床上对其关注度很高。而NSAA既往相关临床研究和关注度不足,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其中TD-NSAA治疗多以环孢素(CsA)和促造血治疗为主,且单用环孢菌素效果差。极易进展至SAA。回顾性研究表明,大约50%的TD-NSAA患者在两年内进展SAA。
 
海曲泊帕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受体激动剂,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海曲泊帕与CsA联用可提高TD-NSAA患者血液学反应的比例、速度和强度,并降低向SAA转化的风险。得益于临床的发展和国家医保政策的覆盖,当下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使得AA造血功能衰竭症患者,从当初”努力地活下来”转变为“更好地生活”治疗模式的改变,同样使我们医患双方可以期待更好的药物和更高的治疗目标。
 
何广胜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科副主任造血功能衰竭症首席专家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贫血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血液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Front Immunol编审,Cell Transplatation,Ann Hematol,Hematol审稿专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
国家卫健委本科生“规划教材-内科学”编委
中华医学奖二等奖
苏州大学“陈金荣生命科学英才奖”
百度学术统计(2017年底)被引用3568次,H指数26,G指数55。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再生障碍性贫血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