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中西合璧,共筑防线:肝硬化肝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前沿论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1/5 11:27:18  浏览量:77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11月3日,第四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年会、第八届肝胆肿瘤及传染病论坛以及第九届NIH华人科学家年会“肝硬化肝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前沿论坛”在杭州圆满召开。本次论坛融合线上线下模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朱爱松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论坛汇聚了全国众多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吸引了超过5000名专业观众通过直播线上参与。

11月3日,第四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年会、第八届肝胆肿瘤及传染病论坛以及第九届NIH华人科学家年会“肝硬化肝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前沿论坛”在杭州圆满召开。本次论坛融合线上线下模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陆荫英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朱爱松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论坛汇聚了全国众多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吸引了超过5000名专业观众通过直播线上参与。
 
陆荫英教授在开场致辞中代表主办方和组委会,对所有参会者表达了热烈欢迎,并对支持大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感谢。陆教授表示她期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推动肝胆肿瘤等领域的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助力我国肝癌防治研究迈向新的高度。朱爱松教授向本次会议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所有到场的专家代表再次表示欢迎,随后详细介绍各位与会专家,并预祝本次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中西医深度融合:肝癌早预警
 
 
在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环节,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肖小河教授深入探讨了肝病中医药治疗领域的新药研发与安全用药问题,从中医药的“守正创新”现代化发展路径出发,分享了在传染病与肝病领域内中医“系统辨靶论治”的理念及相关成果和经验。肖教授提出要为国际传统药物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中国方案”,并进一步强调了中医药精准用药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浙江大学虞朝辉教授从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疾病防治三个维度,深入介绍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脂肪肝之间的联系及研究进展。虞教授特别提到吸烟与肠道菌群的共同作用,以及中低量饮酒与脂肪肝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探讨了关键分子在肝损伤中的作用,这些研究为理解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开发治疗脂肪肝的新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健民教授带来多组学算法肿瘤预警监测模型研究成果分享。其团队建立了基于多区域样本的高质量肝癌类器官库,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解析肝癌药敏分析分型并开发疗效标志物,推出多平台实现肿瘤预后和疗效生物标志物的评估验证、辅助预测模型开发,以及创新性算法提升蛋白组学分析准确性。吴教授进一步展望了肝炎肝硬化至肝癌患者分层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的发展方向,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西医结合“同防共治”理念在推动肝癌防治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朱爱松教授就冠心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研究,分享了体质理论、异病同治体系、审正求因理念等中医临床思维策略和行为范式,强调了时空医学病因病机演变依时性的核心意义,为中医的精准诊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张光霁、北京佑安医院汪晓军、海军军医大学程彬彬三位专家就基于证候群的肝癌早期预警进行学术对话,共同探讨了随着肝病病因构成比例的变化,中医对肝癌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的新认识,并就如何将中医的证候概念与现代医学进行有效映射进行了讨论,旨在促进中医成果在西医同行中的快速推广。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构建系统的中西医结合肝癌预防机制的重要性,包括界定肝癌预防中医适宜人群,以及如何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肝癌早期预警模型,为中西医结合在肝病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中西医深度融合:肝癌早预防
 
 
北京佑安医院的李秀惠教授,作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指南》修订专家组组长,详细解读了指南修订的全过程。她强调了从项目组成立到证据检索、证据分级,直至形成推荐意见并撰写草案的严谨流程。该指南涵盖了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诊断及治疗方案等核心内容,特别强调了中医药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并指出中医药联合肝癌靶向治疗的循证学依据尚不充分,应加强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纪冬教授强调,尽管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西医领域仍缺乏特效药物。他提出肝癌防治需重视抗病毒和抗纤维化的“双抗并重”策略,并介绍了其团队基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显示中西医“双抗”治疗能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逆转肝纤维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李玲孺教授以痰湿体质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治中的重要作用。她基于多组学数据分析,揭示了痰湿体质易患代谢性慢病的关键病理环节,并探讨了复方鳖甲软肝片防治肝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也为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于海洋、荀运浩、何剑琴三位专家就基于证候群的肝癌同防共治进行了深入讨论。于海洋教授从中药药理学角度出发,以龙骨和康莱特为例,展示了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积极作用;荀运浩教授提出中医药虽不能直接抗肿瘤,但能改善患者免疫微环境,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间接作用;何剑琴主任强调了气血瘀积在肝癌治疗中的关键性,并指出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首要原则,运用现代医学进行扶正和祛邪对现代医生治疗肝癌具有指导意义,肯定了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并展望了寻找中医药肝癌免疫调节剂的前景。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张宁教授深入探讨了中晚期肝癌的免疫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模式。她突出了免疫治疗在肝癌全程管理的关键性,并以临床案例展示了其创新实践与成效,同时展望了免疫治疗时代中西医结合的未来,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前瞻的视角,深刻理解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多维度影响,以及中西医结合在未来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陆荫英教授作大会总结,着重强调了中西医多角度深度融合的至关重要性,认为这将推动中国肝癌预防和诊治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朱爱松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指出,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不仅是必然选择,更是未来肝癌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
 
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肝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肝癌防治中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会议的交流与讨论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为中西医结合肝癌防治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