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八一建军节,肿瘤微创治疗大咖齐聚,共谋患者治愈的美好蓝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8/6 10:55:53  浏览量:696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及第94个建军节到来之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承办的长城肿瘤高峰论坛 2021·北京于2021年7月31日~8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介入超声科和介入放射科联合主办的肿瘤微创治疗专场热闹非凡,本文就肿瘤微创治疗专场讲课内容进行记录。

△于晓玲教授、经翔教授大会发言


下午14时许,大会正式开始,大会主席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王茂强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梁萍教授授权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副主任于晓玲教授、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经翔教授对现场专家进行一一介绍,并对当前的肿瘤辅助治疗技术发展做出了展望。


北京协和医院潘杰教授:肺恶性肿瘤的热消融治疗及并发症处理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肿瘤细胞是否发生浸润、侵袭、转移,以及转移的距离等,可将癌症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最晚期,不同时期患者的存活率和治疗手段大不相同。


潘杰教授介绍到,当前除手术治疗外,肺癌还有局部治疗手段,如热消融治疗、立体定位放疗等。根据热消融治疗介质不同,其又可分为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热消融最常见并发症为气胸,其发生可能与肿瘤消融的数目大小、消融针数量、穿刺路径和深度有关。出血是其常见的又一并发症,但大部分情况不需要进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少见,但后果严重。消融后肺炎相对常见。空气栓塞是罕见的并发症,但其危险系数极高,要做好相应的处理。


最后,潘杰教授总结道,既往文献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通过保守或者微创的办法治愈的。但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和肝癌比较),围手术期应予以足够重视。


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经翔教授:肝功能——肝脏热消融中不能忽视的隐匿因素


△南开大学附属第三中心医院经翔教授讲课


经翔教授为大家带来了“肝脏热消融中不能忽视的隐匿因素”的讲课,他首先提到,肝功能在术前决策、热消融、长期预后中都存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肝功能决定HCC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推荐,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的患者的可接受局部热消融和肝切除。由于现有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存在不足,因此,日本、美国分别根据本国实际及患者状况提出了不同的肝功能分级标准


既往研究分析提示,影响接受热消融患者肝功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与门静脉的关系、肿瘤个数、消融体积、Child-Pugh分级、PLT、APRI以及Meld评分。OS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个数、AFP、肿瘤进展、ALBI-APRI;RFS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肿瘤个数、肿瘤大小、ALBI-APRI。总之,肝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热消融治疗获益更大;热消融可导致肝功能损伤,且影响长期预后,肝功能可有效预测热消融治疗的患者预后。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段峰教授: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在介入止血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段峰教授大会发言


段峰教授在讲课中指出,当前跨学科交叉研究层出不穷,我们正处于一个发展中的时代。跨学科交叉研究是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和产生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的重要方式。随后,他对于当前介入诊疗出血的难点及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1.如何将复杂的技术简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通过增强现实引导。2.如何更好地识别出血的罪犯血管?通过深度学习辅助识别。3.如何提供更清晰的血管造影图像?通过计算机算法,去除呼吸伪影等。


段峰教授还提到,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可应用许多领域。临床中,有许多影响发现出血的因素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助。如何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介入治疗?1.深度学习提高出血DSA诊断率。2.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图像的呼吸补偿运动,利用DynamicCT生成其他动态自由视点影像。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场景广阔。我们应利用好当前的海量临床数据,更好挖掘这一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北京医院李晓光教授:肺磨玻璃结节活检和消融相关问题思考


△北京医院李晓光教授讲课


李晓光教授在讲课中提到,当前随着居民皁诊早筛意识的提高,接受筛查的人数增多,筛查过程中发现的结节也增多。肺结节诊治需求迫切,目前仍存很多争议,因此,对肺结节进行良恶性诊断很有必要,可通过CT表现、临床病史、影像随访及人工智能手段进行鉴别,但金标准是肺结节活检。


当发现GGO或GGN时,李晓光教授指出良性的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最起码不需要有创治疗。对于恶性的,可根据其病理特征进行消融、手术等治疗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正强教授:肝癌合并肝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正强教授现场讲课


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瘘比较常见,且常与门静脉癌栓同时出现,是肝癌预后的主要不良因素之一,在肝癌的临床分期系统中占有重要的权重。杨正强教授在讲课中提到,腹腔动脉-门静脉瘘的原因有外伤性、医源性、先天性、肿瘤性、动脉瘤,其中外伤性占比例较高,医源性损伤也不可能忽视。但当前栓塞治疗的适应证和材料的选择尚缺乏共识,介入技术联合系统治疗或能提高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瘘的生存获益。


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刘凤永教授: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放射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刘凤永教授同事现场授课


讲者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门脉高压症的现状,当前我国肝癌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亿,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治疗手段有:内科治疗,包括药物、三腔两囊管;内镜治疗,包括套扎、组织胶、硬化剂;外科治疗,包括门奇断流、分流、肝移植;介入放射治疗:分流、断流、减流。


介入放射治疗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治疗手段有TIPS、PSE、PTVE、BRTO等。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案,可更有效的控制出血、降低再出血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目前TIPS治疗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其本身仍有特有的风险,决不能“来者不拒”。内科治疗、内镜治疗仍然是一线治疗方案。只有各科室之间(内镜、内外科)充分合作,才能使患者真正获益。


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于杰教授:超声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于杰教授现场授课


于杰教授首先对乳腺超声造影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且指出,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存在明显区别,应在检查时具体进行分析,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随后,对于超声造影与核磁等检查手段的区别与优劣势进行了讲解。


最后,于杰教授总结道,超声造影对于乳腺病变、SLN的诊断能力及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良好。但超声造影是一项较新的成像技术,但更多高水平的证据有望提升其在诊断成像中的地位。中国拥有大量的乳腺超声造影数据,不仅在诊断领域,而且在治疗领域,都需要挖掘和开展高质量的研究。


△现场讨论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