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胃”爱喝彩:胃癌关爱日,专家共话早筛早诊,MDT精准治疗力克“中国式癌症”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2/12 12:29:14  浏览量:1546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我国胃癌年新发患者45.6万人,占全球的44%,使胃癌成为“中国式癌症”,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届“胃爱喝彩-胃癌关爱日”公众宣教活动在北京举办,并将每年的11月29日定为“胃癌关爱日”。此次活动中,与会专家直面我国胃癌严峻形势,积极提倡胃癌高危人群的早筛早诊早治,利用MDT诊疗模式,对患者进行精准检查,个体化治疗,扎实推进我国胃癌防治工作,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此次活动中,《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令狐恩强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共话胃癌早筛早诊的推行和内外科精准治疗的发展。

 
《肿瘤瞭望》:请介绍下我国当前的胃癌诊疗现状,在治疗方面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季加孚教授:胃癌是“中国式癌症”,虽然我国发病率在日本、韩国和外蒙古之后排全球第四位,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全球胃癌44%的患者为中国人,即每年我国新发患者45.6万。若新发患者有一半治好后复发,则第二年累积患者就变成70万,患者越累积越多,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胃癌高发问题,无论是给家庭还是给社会,都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和健康风险,是影响家庭、社会稳定最严重的疾病,因此胃癌是中国式癌症。我们在“胃癌关爱日”进行科普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胃癌不可怕,可以通过预防及有效的治疗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
 
 
令狐恩强教授:我国胃癌从诊断到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胃癌发展分期不同,从胃黏膜表层到黏膜下层、到淋巴结转移,到全身转移等,采取的治疗方法均不相同,越早发现,采取的手段创伤越小,获益越大;越晚发现,治疗效果越差。而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早期并无症状,只有长到固有肌层的时候才有症状,此时患者已经是中晚期了,手术治疗方式也大相径庭。
 
《肿瘤瞭望》:面对着我国如此紧迫的诊疗现状,哪些高危人群更应注意胃癌的筛查,如何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季加孚教授:我认为决定早诊率最重要的因素是老百姓对疾病的认知度,随着新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以后越发注重自己的健康问题,但是中国地域宽广,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因此对健康关注呈现区域性的不均衡。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胃癌早期诊断率接近40%,但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偏远地区,早诊率仍然较低。
 
需要注重早期诊断的胃癌高危人群包括具有肿瘤家族史、生活在胃癌高发区域、年龄超过50岁等人群。如果有肿瘤家族史人群,在40-45岁应开始胃癌早诊筛查,最简单直接的检查就是胃镜,一旦发现早期病变应及时治疗。
 
令狐恩强教授:我在2009年提出中国消化道癌诊治新模式:即由因病就医提前到无症状期就医。因为胃癌早期发现后通过内镜下局部切除就能达到治愈,所以需要早期癌症筛查。早期筛查并不是将14亿国人翻个遍,而是根据所划定的高危因素进行重点筛查,把中国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如季教授提到的高危因素有遗传因素,出生在胃癌高发区的环境因素: 人群的饮食习惯、环境、土壤、水土等都可能是胃癌的诱发因素。因为目前早期胃癌的筛查缺乏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所以对于普通人群,50岁以上的国人均应接受内镜检查,提高早诊率。
 
《肿瘤瞭望》:对于胃癌治疗,手术是其根治的基石,胃癌的手术治疗如何走向规范化、走向精准化?
 
季加孚教授:手术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也与我国胃癌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发展密不可分。胃癌的外科诊疗理念从最早的R2、R3胃癌根治术发展到90年代末,D2根治术的推行,极大的促进了胃癌诊疗的规范化。21世纪初手术根治切除率为71%,而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92%,患者五年生存也因为手术的规范化的普及显著提升现在,胃癌手术的精准化也变得触手可及。
 
通过一代一代胃癌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胃癌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改善,随着胃肠肿瘤手术不断追求“精准、微创”,我们不再一味追求手术技巧和扩大切除范围,在保证长期疗效的同时,减小手术创伤,改善术后生命质量也同样重要。因此,胃癌的微创技术后来者居上,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胃癌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手术等。
 
腹腔镜手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我国早期胃癌的治疗开始向微创化、精准化的方向演进。CLASS-01结果的发表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以高级别证据证明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肿瘤学疗效及手术安全性。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机器人胃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普通腹腔镜相比,图像立体清晰、视野更广,机械手臂操作更精准灵活,理论上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少、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胃癌的治疗已经向规范化和个体化迈进,因此,新技术的兴起和正确诊疗理念的普及,让胃癌的治疗更加精准和规范。
 
《肿瘤瞭望》:对于晚期胃癌,HER2检测的重要意义有哪些?一旦检测出HER2阳性应采取怎样的标准治疗方案?
 
沈琳教授:HER2阳性人群是我们认知到的首个以生物标志物分类的特殊群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其转移方式、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对免疫环境的改变都与HER2阴性患者不同,更是胃癌可实施精准治疗的靶标,所以要尽早在胃镜定性确诊时明确HER2状态。首先,一旦确定患者为HER2阳性,则可以首选曲妥珠单抗等靶向治疗方式。其次,对于尚未转移的HER2阳性患者,我们可以预测出其将来复发转移模式,做好预防工作。第三,加强对HER2阳性患者的了解,有利于未来的治疗决策。HER2阳性是目前胃癌靶向治疗唯一可以选择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有效检测是必然的。
 
《肿瘤瞭望》: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MDT(多学科协作治疗)对于胃癌治疗有怎样的临床意义?
 
季加孚教授:MDT就像多兵种协作打一场战役,单靠陆军、空军或海军是不够的,只有多兵种一起协作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最大胜利。面对肿瘤这类复杂的疾病,第一要诊断是不是肿瘤,第二要做好分期,第三要确定治疗方法,第四治疗后怎么随访、是否继续治疗的决策制定等等。这一系列的决策都需要多学科领域协作:比如检查诊断需要内镜科、影像科、病理科,治疗需要内科、外科,康复需要健康营养师、康复师、卫生健康工作者等,大家一起帮助患者找到最简单、经济、疗效最好、生存治疗最佳的方案,是MDT产生的最重要的依据。MDT的价值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而是从根本上对癌症患者身体和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康复,这才是最重要的治疗目的,我们称之为价值医疗。
 
令狐恩强教授:MDT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世界上的学科分类还是按照内科、外科进行分类的,致使同一种疾病因医生学科不同而采取的手段不同;但是若按照脏器分类、疾病分类则会准确地根据疾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手段,而MDT正是把各方面资源有效的综合到一起、共同制定一套针对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方式,也称为个体化医疗。
 
沈琳教授:胃癌是治疗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治疗,整个治疗过程需要内镜、病理、影像分期、围手术期治疗当中合并症的预防、晚期患者降低复发风险的用药决策等等,所以每位胃癌患者都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多学科协作模式中,每个学科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学科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一起讨论、碰撞的过程中,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进行交流比较,最后形成对患者最适合的治疗决策,所以MDT在胃癌治疗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