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中国之声丨克晓燕、胡凯教授:Venetoclax±BTKi为基础的化疗可作为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CAR-T治疗前的桥接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1/1 16:53:33  浏览量:46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CAR-T疗法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逐渐得到公认,CAR-T细胞疗法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也随之不断增多,但肿瘤负荷高的患者面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高发和疗效不佳的结局,导致合并高治疗相关死亡率。目前迫切需要寻求有效的桥接治疗,以减少CRS的发生率,提高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

编者按:CAR-T疗法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逐渐得到公认,CAR-T细胞疗法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也随之不断增多,但肿瘤负荷高的患者面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高发和疗效不佳的结局,导致合并高治疗相关死亡率。目前迫切需要寻求有效的桥接治疗,以减少CRS的发生率,提高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2024年6月13-16日,第29届欧洲血液协会(EHA)年会即将召开,北京高博医院克晓燕、胡凯教授团队科研组长刘蕊医生将做题为“VENETOCLAX AND BTK INHIBITORS BASED CHEMOTHERAPY IS A POTENTIAL EFFECTIVE CAR-T BRIDGING THERAPY IN R/R B-NHL”的壁报展示,该项研究成果为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AR-T前桥接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亮点
艰难探寻,点亮希望
 
胡凯教授谈到,为了提高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大家都在苦苦寻找“有效的CAR-T前桥接治疗”,希望有所突破。
 
我们中心评估了以“Venetoclax±BTKi”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前的桥接方案的疗效。研究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46%为男性,中位年龄为51岁(范围20-80岁);其中DLBCL(n=38)、HGBL(n=7)、SCNSL(n=4)、tFL(n=4)、FL(n=3)、Richter(n=3)、PMBL(n=2)和BL(n=2)。92%(58/63)的患者处于III-IV期。84%的患者(53/63)接受了第二代基因测序分析其基因亚型,其中MCD亚型(n=14)、P53亚型(n=23)、BN2亚型(n=1)、EZB-MYC+(n=2)、EZB-MYC-(n=8)、ST2亚型(n=4)、N1亚型(n=1)。既往化疗的中位数为8疗程(范围为2-20)。8%(5/63)的患者既往曾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5/63)和6%(4/63)的患者曾接受过放疗和CAR-T细胞治疗。其中41%(26/63)的患者接受Venetoclax单药联合其他化疗的桥接方案,59%(37/63)的患者接受Venetoclax联合BTK抑制剂联合其他化疗的桥接方案。Venetoclax应用剂量为10 mg-100 mg QD,BTK抑制剂(主要应用泽布替尼,还有部分伊布替尼和奥布替尼),泽布替尼的应用剂量为160 mg bid。接受桥接治疗和CAR-T细胞回输的中位时间为20天(5-82天)。
 
全部病例客观缓解率(ORR)为24%(15/63),完全缓解率(CRR)为6%(4/63)。如果将SD+(其定义为:疗效大于疾病稳定,小于部分缓解)也视为有效指标,则应答率为59%(37/63)。MCD亚型的有效率最高,为71%(10/14),P53亚型也有一定的有效率,为56%(13/23),EZB亚型的有效率为50%(5/10)。CAR-T治疗后三个月的ORR为48%(30/63),CRR为32%(20/63)。不良事件为贫血(98%)、中性粒细胞减少(92%)和血小板减少(71%)。
 
中位随访时间为39.33个月,中位总生存(OS)为11.90个月。预计1年OS率为49.5%;2年OS率为42.6%;Venetoclax单药和Venetoclax联合BTK抑制剂,其OS率无统计学差异(P=0.976)。既往自体移植失败史(P=0.021,HR=0.059)和既往CAR-T细胞治疗失败史的患者(P=0.008,HR=11.714)影响OS率。
 
以Venetoclax和BTKi为基础的桥接疗法有效且安全可控。MCD亚型的疗效最佳,可推荐作为CAR-T前的桥接疗法。进一步扩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已准备开展。
 
总结及展望
 
克晓燕教授谈到,团队的初步研究显示以Venetoclax和BTKi为基础的桥接疗法有效,尤其对于MCD亚型的患者,可能是此类患者CAR-T治疗前桥接方案的一种选择。
 
我们已根据初步的结果开展了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期待能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到更适合的有效治疗方式,挽救更多的患者,让大家恢复健康,拥抱新的生活。
 
专家简介
克晓燕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成人淋巴瘤学科带头人,博导、二级教授,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首席顾问
学术任职: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副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多家杂志编委
卫生部、北京市医疗技术鉴定咨询专家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专家简介
胡凯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主任
从事血液科工作近20年,专业方向为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标准化诊断、治疗以及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CIK/NK细胞免疫治疗);擅长以内科化疗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治疗,以及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移植后合并症的诊治。其中,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骨髓瘤及CD19 CAR-T失败后治疗的探索性研究,以及异体CAR-T结合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及骨髓瘤为国内首创模式。CAR-T治疗近1000例次;作为主要研究者临床试验近40项,共参研100余项;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5本;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年会)汇报团队研究成果。
学术任职:
北京健康促进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T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专家简介
刘蕊
医学学士,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科研组组长
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中药分析)专业曾任大连中医药学会门诊药剂师,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CRA。对病例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由丰富的经验。2024年3月至今任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骨髓瘤科科研组组长。曾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美国血液学会年会、EHA)发言。

 

版面编辑:张靖璇new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